系统治理:谋长远布全局的治水之道

发布日期:2024-09-19 18:17

来源类型:蓝鲸财经 | 作者:陳堃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天天彩澳门天天彩结果查询朝东】【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天天彩是私彩吗是真的吗】【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天天走势图】

仲春,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湖草长莺飞,湖水澄澈。

昔日“臭水湖”,如今成为“城市会客厅”,筼筜湖之变,源自思路领航。

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之一,其中,正蕴含着“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治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

厦门筼筜湖 通讯员 黄嵘 摄

十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水利部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注重河流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逐步探索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十年来,黄土高原重新披绿,长江岸线颜值更高,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清水长流,惠泽亿万百姓;江河安澜,守护百姓平安。江河湖泊面貌得到历史性改善,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

2022年4月28日上午10点,随着山东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缓缓开闸泄水,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直辖市),8个地级行政区,水源包括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具有水源构成多、补水线路长、涉及范围大、影响面广等特点,是一场协作战役,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与巨大补水量伴随而来的,是华北地区河湖生态改善的可喜变化。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里,体现着系统观念的哲学思考、总揽全局的战略智慧。

近年来,水利部把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作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必须提升的四种能力之一,把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加强江河湖泊保护。

每年春天,随着黄河巴彦淖尔段开河,当地抓住黄河凌汛分凌泄洪的有利时机,提前疏通河道,通过河道下游的关键性工程——河套灌区红圪卜排水站向乌梁素海湖区持续排水,既减轻了黄河防凌压力,又达到了生态补水、改善环境的目的。

如今的乌梁素海,天蓝水清,芦苇苍翠,百鸟翔集。从“治湖泊”向“治流域”、从“单要素”向“多要素”治理的转变,让乌梁素海变成了人民期待的样子。

不只乌梁素海,越来越多的河湖生态复苏。2022年以来,水利部启动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一策”量身定制,恢复河湖连通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一批曾经断流干涸的河湖焕发生机:黄河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西辽河干流过水长度突破100千米;“华北之肾”白洋淀活力重现,水面稳定在250平方千米以上。

2018年,以流域为单元、跨省级行政区的流域治理投资公司——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累计实施生态治理项目75项,洋河、桑干河等800余千米骨干河道得到有效整治。水利部会同流域各方共同努力,让断流干涸26年之久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形成。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对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部采取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动态监测预警、严格监督考核等措施,抓好生态流量目标落实。

不只是水里,岸线的变化同样喜人。

湖南岳阳市实施长江岸线港口码头“关停并转”专项整治,大力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推动长江岸线复绿。

如今,八百里洞庭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共融的面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2024年全国两会,“江豚的微笑”被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写进提案。

以流域为单元,坚持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利部门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探索出一条促进流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安澜是江河湖泊的基石。秉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水利部门从流域整体着眼,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

十年来,我国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水灾害。通过健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2023年,我们取得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重大胜利,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水利部认真贯彻“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重大原则,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功能建设,着力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福建长汀县,历史上有名的水土流失重灾区,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推动下,长汀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创造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绿色奇迹,2022年水土流失率降至6.57%,实现了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逆袭”,为全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贡献了“长汀经验”。

长汀的巨变,是系统治理的鲜活注脚。

十年来,水利部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新建或除险加固、黄土高原塬面保护、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山西省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 记者 魏永平 摄

黄土高原,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在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新建淤地坝、荒坡陡处搞绿化,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库区系统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减小,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高,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有力保障。

在东北,黑龙江省拜泉县创新“柳编跌水模式”,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3.17平方千米,治理侵蚀沟1.99万条。

大江南北,荒山重披绿,山河换新颜。十年来,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态势,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265.34万平方米,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6%,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好转。

“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说。

2023年12月7日,我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成交,水土保持碳汇价值首次以“真金白银”的方式量化体现,开启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探索。

坚持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还体现在呵护地下“看不见的水”。

“用地表水浇地省时省力又省钱。以前用地下水,一亩要十几元,现在只要六七元,便宜不少钱嘞。”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镇村民陈立军高兴地说。曲阳桥镇的变化,是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以受水区作为重点,水利部会同有关部委和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2019年、2023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两次联合印发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治理措施归结为两个字:“减”和“增”。一方面,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2022年,沧州市东光县一眼干涸40多年的枯井复涌。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实现由下降幅度趋缓到局部回升,再到总体回升的持续好转。

窥一域而见全局。十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三江平原、西辽河流域、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为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发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伟大号召。一声号令,一场变革。河湖长制上升为国家行动,成为新时代系统解决河湖管护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乡、村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

从奔涌向前的大江大河,到承载乡愁的家乡河湖,各级河湖长守土有责、巡河护水,“企业河长”“人大河长”“巾帼河长”“河小青”等社会力量自发参与,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助力效能提升,治水“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效能,水利部牵头,18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加强对全国河湖长制工作的统筹协调。

在流域层面,七大流域全面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在更高层次、更广范畴研究部署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作配合,增强流域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各地建立完善河湖长履职、监督检查、考核激励等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探索运用系统论方法,寻求解决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行业和地区复杂水问题的治理之道。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在全国“多点开花”。

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河湖管理保护形成了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崭新格局。

水利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基本清除,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体黑臭现象逐步消灭,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黑龙江重拳治乱,累计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3.9万余个,根除了一大批多年积累的“顽疾”,河湖库防洪能力明显提升。

江西省九江市严厉打击长江水域各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将152千米长江岸线打造成城市“会客厅”,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经过生态系统修复、科学划定流域生态空间,滇池这颗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高原明珠”重放异彩,再度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河湖之治折射出生态文明理念为发展方式变革注入的蓬勃活力。

福建省泉州市近年来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晋江水环境持续改善 通讯员 黄喆 摄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 用历史的长镜头去观察,习近平总书记的江河之策,看的是一江一河的全流域治理,谋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从建机立制的1.0版本升级至重拳治乱的2.0版本,标本兼治的3.0版本已经开启。

2022年以来,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两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越来越多的河湖从美丽向幸福“汇流”。

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市,南浔区积极探索水乡发展新模式,融合自然观光、休闲运动、文化体验、农业研学等打造全域性AAAA级景区,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羊城广州,南岗河通过建设碧道慢行系统,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和城市功能,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入驻,成为广州东部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带,“以绿生金”势头强劲。

久久为功换回的绿水青山,转化成为收获满满的金山银山。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逐渐明晰。

大江南北,生态复苏的江河湖泊重塑城市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青山不负,大河浩荡。十年来的治水实践表明,只有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自然系统各要素系统治理,才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系统思维引领下的中国治水实践将进一步筑牢水安全屏障,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效能,有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来源 | 中国水利报

记者 | 李攀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罗景月

校对 | 孟京

Pimolrat:

9秒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里,体现着系统观念的哲学思考、总揽全局的战略智慧。

王淨:

2秒前:2023年,我们取得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重大胜利,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简·丽芙丝:

8秒前:河湖之治折射出生态文明理念为发展方式变革注入的蓬勃活力。

Kpy:

2秒前:我们相信,系统思维引领下的中国治水实践将进一步筑牢水安全屏障,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效能,有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